close

艾草.jpg 
圖片引用自Dicky's  Karma

有幸參加公司年度性別主流化研習訓練,6/23下午的課程較為實務,
從賞析「母親的故事--艾草」探究女性與家庭的連結,及其他課題的解析。
90分鐘的影片,多次哽咽到視線模糊,
得以同理女性在家庭中的立場,並反思女性在主流(父權)社會到底採取何種方式立足。

從中,我比較關切的,不再設限於同志議題。<===這表示我長大了?!
近年有很深的感受,即便台灣依然對同性戀者無法友善或常態性(不視為怪胎)的對待,
然而關切同志議題的發聲者紛紛站出來說話,<===像是立報就有一個版面在探討性別
使得同志們的人權、生存權等皆得以有能見度,即便看見不等於被接納,
但至少同性戀者的存在(跟過去相比)不再隱晦幽暗,不再曖昧難以辨認。
說到這,實在應該給這些發聲的人們一點掌聲,社會的公平正義,是需要被努力的。

扣除同志議題,較吸引我的,依然是性別(尤其是女性)面向的課題,
所以艾草成功引發我想以女性為主體的研究取向的動力。<===雖然目前研究方向不明

不過艾草好看之處很難言明,我這輩子大概很難當上使用者見證人了~





分享其中一句很值得被思考的話:
身為同性戀的兒子對著(仍在憂慮女兒未婚生子的)母親阿艾說:
我們自己的選擇,我們自己會承擔。但我們還是永遠陪在妳身旁。
我想,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,
負責的同時,也是承諾會好好做自己(be yourself,but not selfish ),
以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事,並且不影響親情的交融。
這才是成人應有的作為。



以下劇情介紹引用自公視--人生劇展

台灣從單一族群幾十年間轉變為多種族的國際社會化,上一代傳統的價值觀和下一代極度個人主義的對立,對多數的家庭來說都在承受著這個世代的價值衝突。艾草這一代的母親是最大的轉折點。面臨選擇與接受的當下,開放一半的思想是充滿矛盾的,是否每個母親甚且每個人都面臨到自己人生的限制
?
要如何勇敢的迎戰呢?

吳艾草58歲,生長於保守排外的閩南村落,年輕時為了跟大她二十歲的外省籍老師談戀愛,不顧她單親母親的反對,嫁去台北。38歲時丈夫過逝,獨立撫養一女一兒長大。好不容易把孩子拉大了,堅苦的日子過去了,退休後享享清福,每天練練八段錦,讀讀英文。每隔些日子去照顧照顧鄉下唯利是圖的母親楊乖。

楊乖78歲,35歲時丈夫癌症死亡。在北海岸的村落開雜貨店,人生以賺錢和存錢為目的。三個兒子都在大陸經商,雇用一外籍勞工照顧她,平時都是艾草及兩個媳婦輪流顧她。她覺得人生最可悲的是窮,遠離貧窮是第一要件。名譽是其次,名譽不好可以靠錢補充。她每天都懷疑她的傭人偷她的錢。

艾草受不了母親的價值觀,常常意圖教育楊乖,她認為自己獨立堅強,讓兒女受良好教育,對自己身為母親的角色滿意又自傲。直到發現一向乖巧孝順的兒子是同志,才藝縱橫在法國留學的女兒帶回和黑人生的私生女,艾草長年建立的價值觀,被迫瓦解。她發現兒女跟她並不處於同一個世界,她孤獨、無助、憤怒。
 

她的子女在思想行為衝鋒陷陣之餘,回頭接母親渡河,戰鬥痛苦時,知道母親是最大補給站。兩代之間永遠必須透過艱難的溝通來取得諒解,正如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。

艾草看到母親的保守封閉是與現實相抗衡的,金錢下的世界反而更加荒謬不實,她決定做個母親戰士帶著孫女,一同面對人類生存永不停止的挑戰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NA 的頭像
    HANA

    無.書.不.歡

    H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