妳問,書好不好看?
客觀地,就推理小說角度而言,他不算令人驚艷的,
1/4的篇幅就宣布了兇手是誰的謎底,少了一點懸疑;
但身為一本犯罪小說,倒是很讓人著迷,
《這就是我為什麼執意看到AM7:00還不肯罷手,是真的會停不下來阿!》
從現實、從受害者及兇手的心路歷程、從警方辦案......每個面向鉅細靡遺的描述,
使讀者能深刻感受事件發生當下引起的一連串騷動、
受害者與家屬長期的驚恐煎熬,以及在無能為力的自責挫敗感中過活、
兇手以真正的惡為信念,行事非常人能推敲的詭譎犯罪、
警方被媒體被大眾追著要真相,但不見天日的苦苦等待真相浮出檯面,
這厚達1千多頁的模仿犯阿,實在過癮。
但妳問,模仿犯好不好看?
很難回應妳的問題,我主觀地認定,貝納德的墮落遠比模仿犯精采,
《當然,他們分屬不同類別的書,只是因為我很愛貝納德,所以拿來對比》
就犯罪過程動態描述之細膩度,及其引人入勝程度,還是貝納德技高一籌,
雖然模仿犯書中的兇手表現出真正的惡,殘殺許多完全無關的人們,
如果不是一場車禍,很可能又是另一宗史上懸案,
難以理解,也不是以邏輯能分析兇手的犯罪行為,之迷離,真的算是犯罪小說佳作。
不過我依然無法太投入,隨時闔上正在閱讀的頁數,情緒抽離的很快。
晚上做了好幾回的惡夢,被殺和殺人的情節在夢裡接連上演,醒來難受得狠,
妳問,是不是我滿腦子都是模仿犯?
笑了笑,老實說阿,我沒有太深陷,會睡得不安穩是因為深究背後的原因。
在還沒看見真正的惡之前,我努力判斷著,
女性被殺害的理由,真的是因為性別弱勢和父權社會造成的悲劇,註定無法突破?
書中對於女性被殘害總能找到千百種理由,<===是的,就是我們社會常講的那些
那些理由究竟是為了安慰自己不是受害者,還是只是想讓兇手的犯罪更為合理可知?
越思考,越沈痛,這牢牢禁錮女性的社會體系,其實也是兇手。
爾後讀到真正的惡,
無需任何理由,我們互不認識、我們沒有關聯、我們只是陌生人,但我殺了妳。
對一個不曾交集的個體,還下得了手,還能眼見親手宰制了生命的流逝,
不同於一般犯罪,總有個名目,為錢、為愛、為名,之類種種,
沒有原因的殺人,才是真正的惡。
我們,真有可能窮凶惡極,不用理由,在受害者面前狠狠地吞噬他/她的生命嗎?
兇手之所以能由體內散發真正的惡,並付諸實踐,有沒有能夠歸結的成因?
人性的善與惡,是相對存在,那真正的惡要怎麼說明?
這一夜,再次失眠。
沒有讀到最後一頁,就不曉得模仿犯的真義。<===但其實不難猜
對兇手而言,這一切只是一齣戲,一部大型的親手執導的舞台劇,
既然是戲,就該要有觀眾,連在台上演出的兇手與受害者們,是演員也是觀眾,
每個人,繃緊神經的注視戲一幕幕上演,
太投入看戲的人們,無法察覺事情早已變質,唯有兇手才能維持理智繼續導演著,
下一個被放在舞台上犧牲的人?會是誰???
只是創作,誰也無法忍受被說成模仿,
每一個作品,都是嘔心瀝血、都是原創,
在被質疑模仿的陰影下,最後的理智斷了線,畫下句點。